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文化 > 正文

智慧之光照亮未来,创业之梦翱翔天际——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我校获奖团队专访

时间: 2024-05-23 来源: 宣传部 责编:李海英浏览量:

灵感之光启新程,创新之火映青春。在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我校两支杰出团队在竞争激烈的高教主赛道中脱颖而出,由材料工程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21级学生任鼎颖带队负责的“银衣无缝——高导电粉体技术革新引领者”项目,荣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高教主赛道铜奖,以及第九届山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高教主赛道本科生创意组金奖;由体育系休闲体育专业15级学生郑龙带队负责的“众拓户外—户外休闲体育的开拓者”项目队伍,荣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高教主赛道铜奖,以及第九届山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高教主赛道本科生成长组银奖。

星辰指引科研途 银衣无缝谱新篇

在学校指导教师郝明正、梁淑君、吕钊霞、李书润的带领下,任鼎颖与同专业同学吕超、宋文强、田泽瑾、原博、王宇博、张进轲、李照,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21级冯亚杰以及经济与管理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1级冯奕莹,团结合作,共创佳绩。在这个队伍中,每位成员的实力都不容小觑,藏龙卧虎之辈比比皆是,团队成员原博、张进轲、李照、冯奕莹、冯亚杰多次参加挑战杯、英才杯、数学建模等比赛且获得优异成绩,吕超、宋文强、田泽瑾、任鼎颖成绩优秀,作风优良,多次获得“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奖项。

任鼎颖表示:“我们团队研发了一种通过酚胺修饰粉体镀银提高导电性能的技术,极大提高了镀银粉体的电导率,也为我国的电磁屏蔽技术自主化做出了贡献。”提及研究过程之时,田泽瑾动容地说道:“研究的路上满是荆棘,四位指导老师在我们团队情绪跌入低谷时给予了我们精神上莫大的鼓舞,方案中关键性的问题也是由他们指出的,他们对我们而言像灯塔一样,指引着我们前进的道路。”同时,她们团队的相关专业同学通过平日的专业知识储备以及大量的文献阅读为团队注入了丰富的专业知识,解决了比赛过程中很多技术性难题。冯奕莹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积极开展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与潜在客户进行合作和沟通,逐步拓展市场份额,解决团队项目市场营销策略问题。“在比赛中,我们几个人围坐在一起商讨方案是常有的事,头脑风暴时,我们总能感受到思维的火花在激烈地碰撞。大家思想迥异,在交流的时候我经常会感慨,跟随队友的思路,从另一个全新的视角审视问题,真的是很神奇的体验。”冯亚杰满怀热情地分享了团队的参赛点滴。

对于团队文化的建设,任鼎颖作为负责人有她独特的见解。她认为,在团队比赛中,首先团队成员要有明确的共同目标,明确各自的角色和责任,其次就是要建立信任、鼓励协作,这样才可以为项目的成功夯实基础。在项目的整个过程中,离不开团队每位成员的努力与坚持,“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金奖的获得就是对团队努力付出的最好肯定与回报。

砥砺前行越岭峰 众拓户外扬新帆

郑龙作为“众拓户外—户外休闲体育的开拓者”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带领体育系休闲体育专业同学韩剑、王雨、陈曦之、吴方舟、温珠宇,在指导老师缪柯、陈强的指引下克服困难、并肩同行。

在提及此次比赛项目灵感时,郑龙说道:“近年来,我国的户外体育行业水准参差不齐,服务质量、设施安全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所以我们团队从这些方面出发,不断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法,制定更优良的改善计划。”尽管郑龙已投身职场,但他始终心系项目,频频返校与团队成员深度交流,共同推进。寒暑假期间,他更是积极邀请学弟学妹到公司实习,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努力达到共赢。

在比赛期间为了达到比赛要求,团队在制作项目方案时经历了多次的推翻与重做。王雨说:“不断修改的过程中确实会感到迷茫,每次的修改都意味着需要重新改方法,做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指导老师始终陪伴在我们身边,耐心指导,细致入微地提出改进意见。正是有了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和鼓励,我才能在困难面前保持冷静,重振旗鼓。”在最后精修过程中,他们与郑龙公司的美工老师紧密配合,不断修改细节,最终让比赛内容更加完整,富有创新性,从而更完美地展现了他们的参赛项目。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团队走过的每一步,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努力,如今获得的奖项也是每个成员辛勤付出的成果。郑龙在赛后总结道:“在本次大赛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也看到了各个领域大家的努力成果。在此次比赛中,我认为项目的创新度一定要高,其次就是要做好准备工作,将项目完美展现出来,这样才能一次性成为亮点。即使我现在已经开始工作,但接下来我还是会持续关注此类比赛,在有能力的情况下,继续带领学弟学妹们一同参加,吸取每次比赛经验,探索新视野新角度。”

云帆高悬志远扬,智慧如炬照未来。他们用激情和才华书写的创新创业新篇章,不仅是我校学子风采和力量的展现,更是我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成果体现,对于我校毕业生高质量创业就业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撰稿:大学生传媒中心学生记者团 田昀凡 霍歆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