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菁校园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菁菁校园 > 正文

朝书暮画,笔墨绘写人生——访离退休干部郭子真

时间:2018-11-22 责编:李海英 浏览量:

离退休干部郭子真,曾任太原工业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已达九十二岁高龄的他在北区离退职工处会议室开展了属于自己的书法艺术作品展览,让我们跟随他的脚步,共同探寻书法人生。

潇洒英姿今胜昔,明朝笔锋更有神

书法不怕难,坚持方有为。时光飞逝而过,带走了郭老太多的葱茏岁月和似水流年,但他对于书法的热爱与坚持却在岁月沉淀之下更为厚重

早年间由于工作繁忙,郭老没有太多时间练习书法。年过半百以后,时间充裕了,便开始“苦心力学”。

来之前,我们了解到郭老会以口作书,带着些许怀疑询问了郭老,是否真的可以“用嘴写字”?郭老闻言爽朗一笑,热情表示要给我们现场表演一番。只见郭老利落的折纸裁纸、铺纸蘸墨,用嘴咬住毛笔,俯身低头,不多时,“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八个字已书写完毕。笔划铿锵有力,挥毫落笔竟如手写一般的行云流水,我们不由得为郭老鼓起了掌。

“不管是手书还是口书,练书法心一定要静,规避心中的浮躁,专注于心。”,这是郭老对自己多年研习书法的总结。

书法作品是心之所发,根植于学问,融注于性情。郭老现已是鲐背之年,醉心书法数十载,在书法上极为用心,书法俨然已融入了郭老的人生,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每天都会写书法,写字时每遍的感觉是不一样的,须得细细体会,才能有所精益。”郭老神笑意满地告诉我们。

书法极需要文化与时间的滋养,极需书写者灌注心血。郭老在书法中融入了坚毅、进取,书法也回馈给郭老愉悦与淡然。

笔墨无言展风华,心系三晋情似画

代书法家张怀瓘在《书论》中称书法是“无声之音,无形之象。” 细看展览的众多作品,郭老的书法既有对生命现象的思考,字里行间也充盈着他对山西深深的情谊。

人们常说“生于斯,长于斯,奋斗于斯,充盈于斯。”郭老先生生于他乡,长于晋中。山西在郭老的生命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他对山西的热爱也在岁月的积累与沉淀下愈发深沉。

“我写了历史上很多从山西走出来的名人的生平事迹,卫青、司马光、霍去病……还有许多近代抗日名将,这些都是令人敬佩的大英雄,令山西骄傲的存在。”郭老的言语带着激动与自豪,“山西这片土地,就可谓是人杰地灵!”

跨越半个世纪的过往,郭老在这里发展事业,拼搏于此、辉煌于此、扎根于此,他对山西这篇土地的热爱,由往昔岁月一点一点打磨,根植于心底;山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在他的隶书作品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九十二岁的高龄没有阻挡郭老追寻书法的脚步,没有泯灭他内心对山西深厚的感情,反而让这份被写进书法里的爱与传承在岁月的长河里历久弥香。

一纸笔墨系太工,名言警句育学子

学海无涯勤是岸,云程有路志为梯。此次的书法展上,郭老的作品还以励志警句和名人事迹为依托,勉励前来参观的学子们珍惜眼前,拼搏努力。

书法的形温养人的性情,书法的意熏陶人的品质。郭老谈到:“现在的你们正是人生的大好年华,应该抓住眼前,在校用功努力,好好充实自己,为美好的将来做铺垫。”

郭老的书法展,潜移默化中教育着青年学子:将相本无主,男儿当自强。

除了勤奋刻苦,郭老希望太工的学子们同时拥有胸怀天下的志气。郭老说到:“现在的时代不一样了,在新的时代里,大学生们懂得的知识越多,身上的责任也就越重。”

前来参观的学子说到,“我在郭老的书法中学到了很多,英雄们的事迹激励我要担当时代责任,勇敢前行。”我们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更要坚定不移地继承志士胸怀,发扬爱国奉献精神,做一个新时代的山西人。

为学须刚与恒,不恒则退。

郭老说,他还会继续进行书法创作,计划在明年举办自己的“草书”作品展览。我们也将带着郭老的祝愿与期望,共同迎接美好的明天。

  学生记者团  颜诗雅 湛一飞 顾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