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菁校园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菁菁校园 > 正文

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的校园文化之旅

时间:2015-10-03 责编: 浏览量:

929晚,学生记者团第二期“校园文化之旅”活动在F01002教室圆满落幕。两年来,在党委宣传部老师的指导与支持下,“文化之旅”活动以突出的特色和丰富的内容赢得了广大师生的赞扬,特别是受到新生的热烈欢迎。此次“校园文化之旅”活动为期19天,共吸引了100余名新生报名参与。

为办活动,他们提前“开学”

每周一晚上是记者团的例会时间,暑假的整整一个月,在学生记者团团长温在龙的组织下,成员会准时在网上碰头。为了办好活动,他们总结吸取第一期文化之旅的经验与教训,各抒己见,大胆创新,确定了文化之旅之“我的主场”、“校园摄影展”和“营期活动”三个主题。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和意愿,10位成员合理分工,分别组建了游戏组、策划组、宣传组、后期组和摄影组,丰富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一个月内,他们从策划开始,制作报名表,讨论宣传方案,花一周的时间推演整个活动的可行性与科学性,确保了活动的万无一失。

为了吸引新生的参与,他们搜索热门微博,关注热点话题,在贴吧寻找新素材,思考团队建设,不仅提高了活动趣味性,也丰富活动了内涵,摄影培训,采访培训等项目令人耳目一新,大大提高了“文化之旅”的层次与水平。“好方案,好团队,只要能办好活动,再辛苦都值得。”团长温在龙意味深长地说。

这里有他们的一片天

转眼间,新生已经开学,趁着新生上晚自习的时间,学生记者团来到各系新生班级开展“校园文化之旅”的宣传工作。“当走上讲台的那一刻,全班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我身上,在那么多人面前讲话心里真的很紧张……”回想起第一次进班宣传的经历,赵鹏艳激动地说。报名截止的那晚,大家在办公室看着厚厚一沓报名表,脸上笑开了花。自活动开始后,不时有大一新生来到扇形报告厅旁边一个不起眼的小屋,门口工整的挂着“学生记者团”的门牌。身为校园记者的他们就在这里发出一篇篇新闻报道,也是从这里奔向每一个活动现场。走进这间小小的办公室,一眼就看到五个书柜整齐的摆放在一侧,里面存放着历届记者团的档案资料和珍贵回忆。每当有学弟和学妹到来,总会被一面照片墙吸引,借此机会,当天值班的记者团成员就会向他们介绍记者团的历史,秉承“团结、务实、创新”的团训,每一位记者团人以“传播先进文化,服务工院师生”为己任,太工的辉煌篇章有他们的一笔。

在小组活动阶段,学员们被要求用一分钟介绍最好的自己。“以这种方式,既促进了大家的沟通了解,也让我们看到每一位新生身上的闪光点,这使我们后面的活动更贴近大家的需要。”组长赵瑞峰这样说。除了在办公室进行简单的交流,大家还走到室外定格学院每一处美景,从太工的日出到夜色,各组组长与自己的学员一起捕捉他们眼中最美的太工。一台单反,成了新生眼中的香饽饽,每个按键的功能,每个参数的设置,光线的多与少,构图的几种方式,组长们由浅入深,耐心为学员们讲解单反的使用。在几周的相处中,大家不仅学到了知识,也学会了如何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让每个新生找到自己的定位,让他们自信自立,学会欣赏他人,这也是此次文化之旅更深的意义。

摄影展览,我们的特色

为了能让摄影展顺利进行,记者团的成员们早在一个星期前便开始每晚在办公室商讨展览细节,整理挑选照片,制作图册,打印条幅,申请场地,一系列繁琐细致的工作准备就绪。

摄影展览上,有“校园文化之旅”的学员们奉献的一份力,围绕"校园风光、校园文化、体育竞技、军训留影"四个主题,展览集合了学生记者团一年多的摄影作品,美轮美奂的校园建筑、竞相开放的花儿、运动健儿的奋力一跃、新生军训的飒爽英姿……摄影展作为活动的特色项目,吸引了学院师生纷纷驻足欣赏,得到了广泛的赞扬。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学院的美,在画面中定格学院发展的辉煌瞬间,这是学生记者团“服务工院师生”的信条,也是向全院汇报记者团工作成果的一抹亮色。

学生记者团  朱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