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院第三届单片机应用系列学科竞赛开赛以来,每晚19:30到21:30,主楼10层的培训实验室灯火通明。他们在这个属于自己的舞台上,用辛勤的汗水和智慧去浇灌人生,实现自己的梦想。
单片机应用系列学科竞赛针对大一、大二、大三学生设初、中、高三级,其对能力要求各不相同。从大一到大三,单片机让同学们在蜕变中成长。
初试·无畏迷茫
对于未开设专业课的初级参赛选手来说,单片机陌生却又新奇,也正是因为这份新奇感,激发了参赛选手们对单片机强烈的探索欲。不管是培训课还是实践课,同学们对单片机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专心致志地听指导老师的讲解。
当回忆起焊接电路板时,初级参赛选手张雪琦笑着说“每当我投入地去焊接电路板,总会在解决难题的过程中学到更多东西。”
初生牛犊欢欣踊跃,初级选手们忙的入迷时,经常连饭都忘记吃。这种十足的干劲也让指导老师们惊叹不已,“人们总说投入的人最有魅力,每次看到同学们专心动手实践时,总会被他们认真的眼神所吸引。”指导老师李莎说到。
全身心地投入到培训中,使参赛选手们学到的知识更细致、更全面。
升级·贵在坚持
相比初级选手,中高级选手面对的不再是简单的基础知识介绍及焊接电路板,而是使用单片机开发简单模块,熟练地编程并简单应用。
“比赛伊始,面对未知的知识,参赛选手们显的有些茫然无措,不知从何下手。”指导老师李娜说。为了突破这种局面,选手们必须自主学习各种相关知识,保证作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一段日子,为了找到设计思路,选手们就像着了魔似的查阅各种资料,询问指导老师。”谈起培训生活,指导老师李莎如是说。
此外,中高级比赛要求参赛选手必须以团队的形式参赛。形式的改变是对参赛选手的另一个考验。“我的队员曾因任务分配不均出现过小摩擦,因此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制作热情和效率。幸亏我们及时发现,及时解决,才将团队的力量重新凝聚。”谈及团队配合,中级选手雷健说到。团队合作中,成员之间的摩擦必不可少,这要求团队中的成员要互相理解,互相交流,及早发现矛盾并解决。
中高级选手,经过单片机知识的培训,学会了忍受长久无成果的折磨,在磨去棱角的同时,多了一份沉稳与执着。
收获·付出无憾
对于已经参加三年单片机比赛的高级选手来说,单片机显然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单片机就像一个助推器,推着他们一步一步的成长。当大一时候的好奇与热情,被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消磨殆尽时,他们学会了耐心钻研,脚踏实地地解决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题。当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他们学会了与队员交流,集思广益,通力合作。高级选手程炎熙感慨到:“学习单片机的过程,痛并快乐着。当看到自己的付出有收获时,便无所谓那些付出的辛勤与努力。”
回顾选手的成长,指导老师李莎说:“在单片机生活中,他们学会了如何自主学习,这一能力的培养将受益终身。”三年的单片机生活,选手们学到的不只是知识与技能,更是一种与人相处、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的时光总是稍纵即逝,对于参加单片机大赛的选手们来说,单片机不只是比赛,更是成长的助推器,推着选手们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去接受更多知识的洗礼。也许,人生之路上恰恰需要有这么一个助推器,推着我们不断进步。
学生记者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