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至15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自动化学会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主办,太原科技大学承办,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中北大学、太原工业学院协办的第十八届全国高校自动化系主任(院长)论坛在太原隆重召开。本次论坛以“适应产业发展,服务强国战略——自动化专业发展的新目标与新任务”为主题,共同探讨新时代背景下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理念新举措,推进全国自动化系(学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戴琼海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周杰教授,中国自动化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张涛教授,山东科技大学副校长周东华教授,青岛科技大学副校长李少远教授,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乔俊飞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沈毅教授,南开大学副校长方勇纯教授,山东大学张承慧教授等嘉宾出席此次论坛,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及各高校代表200余人参加论坛。
我校作为协办单位积极参加本次论坛,副院长赵志诚带领自动化系和电子工程系相关负责人、专业带头人等共10名教师代表参加会议。

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周杰教授致辞

太原工业学院参会教师代表
会上,戴琼海院士以“人工智能发展与挑战”为题向大会分享了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深刻认识。他谈到,大模型出现了知识与能力的“涌现”,生成思维链,实现了数据与逻辑知识双驱动,在内容理解与生成、科学求解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能力,但是“大数据+大算力+大规模”的大模型本质上是基于神经网络的黑盒语言模型,其能力来源机理尚缺乏有效解释。他认为,认知智能是沟通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的桥梁,通过先进的活体脑成像技术,揭示脑结构、脑功能与智能产生的多层次关联与多模态映射机制,建立认识模型和类脑智能体系,即从脑科学的角度深化智能本质研究,有望取得突破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戴琼海教授作报告
李少远教授、方纯勇教授、张承慧教授、张涛教授、乔俊飞教授、周东华教授、孙秋野教授、谢刚教授等多位专家分别作了“自动化专业的基础科学性和技术赋能”、“《知行合一,南开大学智能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创建与实践》专题”、“关于自动化专业建设及学科交叉发展的思考与探索—以山东大学控制学科发展为例”、“自动化科技迈向智能时代”、“需求驱动下的自动化类专业优化与建设”、“山东科技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的一些体会”、“自动化类‘思-知-行-创’多维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能力引导、学研结合、多元协同’自动化人才培养范式探索与实践”等报告。会议报告涉及自动化专业发展与改革、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自动化领域前沿科学技术等方面,报告内容精彩纷呈,引起了与会教师的强烈共鸣。大会最后一场报告是来自CIMC“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赛教融合工作组的“‘狮子营’TMBH新工程师跨校实验班教学分享:综合自动化工程项目交付能力的培养”,分享了自动化专业高素质创新性工程型人才的新培养理念和新培养模式。

青岛科技大学李少远教授作报告

南开大学方勇纯教授作报告

山东大学张承慧教授作报告

中国自动化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张涛教授作报告

北京工业大学乔俊飞教授作报告

山东科技大学周东华教授作报告

沈阳工业大学孙秋野教授作报告

太原科技大学谢刚教授作报告
会议期间,我校参会代表认真聆听了大会报告和交流报告,了解了自动化类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同时与来自省内外高校及相关企业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与会老师纷纷表示此次论坛信息量大,内容丰富,为今后我校自动化类专业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了行动路径,对于促进我校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提高我校自动化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打造一流本科专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供稿:自动化系)